

通過體溫變化及時發現非洲豬瘟疑似感染者
非洲豬瘟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是由非洲豬瘟病毒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引起的一類熱性、斑疹性、高度接觸性、豬傳染病,ASF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法定報告疾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ASF于1921年首次在肯尼亞被報道,2018年8月1日,在我國沈陽市沈北區確診首例ASF,目前已有2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先后確診發生了ASF。至今,ASF在世界范圍內蔓延了近100年,但沒有有效的疫苗進行防控,給世界養豬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盡管非洲豬瘟危害巨大,但目前許多豬場都積極地采取了很多自救措施,我們與許多疑似陽性豬場及其技術人員的溝通中了解到,雖然豬場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不理想,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如果快速的、準確的發現并及時淘汰疑似感染豬是最大困難。
鑒于檢測的高成本,許多豬場并未積極采用。那怎么去盡快發現疑似感染豬呢?
現在有一個基本的情況:許多豬場都加強了對豬的保健,尤其在防控非洲豬瘟時。我們發現,在保健的前提下,許多疑似感染的豬(或者已經帶毒的豬),只要溫度不是超過40度,往往豬的采食量很不錯,這時很難去通過飼養員的感官去判斷豬是否健康。那怎么辦呢?
我們發現,通過紅外線溫度儀能快速、高效的發現低熱狀態的“健康豬”,特別是陽性豬場。對于一些經驗豐富的飼養員、獸醫,如果再結合臨床癥狀,往往100%的準確。
當然,對于定位欄的母豬,準備較多的體溫計,一頭一頭的檢測也可以。那要注意消毒等工作了。
通過一些豬場的反饋,紅外快速體溫檢測+1天2次高頻消毒+有針對性的中藥,陽性豬場能很快穩定。這方面,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免責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供讀者參考。版權屬于原作者。
版權所有:天津市圓鼎飼料有限公司 津ICP備1900147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