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仔豬腹瀉的病因分析及有效的治療經驗
豬病防治:仔豬腹瀉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一種臨床癥狀,常見的病原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
一、病因分析
1、環境因素:衛生條件差,飼養員對溫度變化不敏感,濕度大,使仔豬長期處于應激狀態而發病。
2、營養性因素:哺乳母豬奶水差,不能滿足仔豬需求,誘發仔豬水樣腹瀉。出生后沒有及時補充鐵硒等微量元素。
3、病原微生物感染。主要為細菌(大腸桿菌、魏氏梭菌)、病毒(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及寄生蟲(球蟲)等。
二、治療經驗
1、為仔豬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保持欄舍衛生干燥,適宜的溫度、良好的通風。尤其是舍內溫度在出生后1-3天保持在28攝氏度以上。
2、在出生后1-3天內為仔豬補充硒鐵等微量元素。在剪牙斷尾時分點注射免疫素1ML/頭 0.5毫升/頭長效土霉素保健。
3、對發生腹瀉的仔豬治療
①對腹瀉糞便為糊狀的仔豬,可使用中藥產品言無憂,同時肌注慶大霉素0.8毫升/頭。每天兩次,連用兩天效果很好。
②如果為水樣糞便,要及時口服補液鹽(配方為: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無水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同時使用胃復安10毫升/頭,肌注慶大霉素0.8毫升/頭。每天兩次,連用3天。嚴重的可進行腹腔補液。
③對懷疑為病毒性腹瀉的仔豬,如果補液與治療用藥效果不理想,可以提前斷奶,使用仔優優。
4、在母豬產前45天與35天分別接種大腸桿菌基因工程多價苗及病毒性腹瀉三聯苗,可為仔豬提供特異性保護
5、后備母豬較經產母豬更容易出現肢蹄問題等等。
以上問題的出現的原因,歸納起來就是豬場的生產管理人員沒有深刻了解后備母豬包括生殖系統在內的身體生長發育,以及妊娠哺乳生產需要的特殊營養和飼養需求,而采取有別于經產母豬的飼養管理措施。
來源:養殖致富網
編輯:王茵 校對:王茵
--- END ---
【免責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供讀者參考。版權屬于原作者。
版權所有:天津市圓鼎飼料有限公司 津ICP備1900147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