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口蹄疫有所抬頭,豬場防控不容忽視
一、口蹄疫有哪些臨床癥狀?
01豬口蹄疫主要表現癥狀是水泡和潰瘍。
02豬口蹄疫潛伏期一般為2-7天,病初體溫升高至40- 41度,精神不振,常臥地不起,少吃或者不吃。
03新生仔豬感染不一定有水泡,主要表現為急性胃腸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死亡率可達80%以上。
04育肥豬蹄叉、蹄踵、蹄冠等部出現紅熱斑塊,不久形成外部透明、內充滿淡灰色或微黃色液體、大小不等的水泡,水皰慢慢變大,潰破后形成紅色糜爛斑;患病輕且養殖環境好的一周左右痊愈,反之,細菌繼發感染,出現跛行,蹄殼脫落。
05哺乳母豬的乳頭、鼻鏡表面發生水泡和糜爛、結痂。
特別注意:患本病的豬大多呈良性經過,很少死亡。但也有呈惡性經過的,尤其乳豬多見,極少數育肥豬和肥豬也可呈惡性經過而死亡。死亡原因是病毒侵害心臟,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故死后剖檢,心臟表面出現灰棕色斑紋,外形似虎皮的斑紋,故稱:“虎斑心”。
二、如何有效防控好口蹄疫?
明確總目標:口蹄疫病毒有六怕:怕高溫、怕陽光、怕酸、怕堿、怕福爾馬林、怕疫苗。
01確保豬舍內環境干燥、室溫控制在15-22度之間,產房仔豬設立保溫箱(溫度控制在25-28度)。
02一旦發現周邊地區有發生口蹄疫現象,應立即對本場生豬開展緊急疫苗接種,同時用燒堿、生石灰消毒欄舍;用菲立克或聚維酮碘溶液噴霧豬舍空間,消毒空氣等。
03提高豬群機體抵抗力,做好豬場保健。建議增強豬群機體非特異性免疫能力,特別是抵抗病毒性疾病的能力。
04做好豬場口蹄疫疫苗免疫:種母豬每隔4-6月免疫一次,育肥豬群免疫2次,23-25日齡首免,60日齡二免。
口蹄疫疫苗免疫應激特別嚴重,其臨床表現為:過敏倒地、呼吸急促、皮膚發紺、體溫升高,采食量下降,嚴重的甚至出現死亡。因此,針對疫苗應激情況,緩解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應激和過敏反應,產生高水平口蹄疫抗體,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預防口蹄疫的發生,提高養殖效益。
三、豬場已經發生口蹄疫了,怎么處理?
處理總原則:當豬場發生口蹄疫或疑似口蹄疫時,必須按“早、快、嚴、少”原則,采取得力的緊急措施,盡快將口蹄疫消滅在萌芽狀態。
【免責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供讀者參考。版權屬于原作者。